首页
> taptap安卓下载安装 > 领导班子和人才建设
【爱国情 奋斗者】徐敬国:做人和做菜一样,要有守得住的“耐心”
发布日期:2019-10-15 浏览次数: 字体:[ ]

1983年金陵饭店门前,那一年徐敬国被分配到这里

  

36年前,“中国第一高楼”金陵饭店开门营业时,徐敬国正好从江苏旅游学校烹饪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了这里。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一辈子”,从一刀一刀学着切菜的“小徒弟”到如今担任金陵饭店中餐行政总厨,收获了“江苏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诸多荣誉。

徐敬国参加CCTV1“味道中国”展示作品

  

在“跳槽”成了常态的今天,面对其他的“高薪诱惑”,他毫不动摇、始终坚守,成了默默耕耘在厨房的“技术流”。

淮扬菜经典“盐水鸭”


一道盐水鸭,为什么这么多年经久不衰?因为一个步骤也不能省,“热盐擦、清卤复、吹得干、捂得透”,光“吹得干”就要吹上整整48小时——这样守得住的耐心,就是徐敬国一直以来的性格。他经常告诫后来的学徒,要想在某一方面独当一面,至少要认认真真地“磨”5年,无论是站姿,还是刀工,得把根基打牢,“你肚皮贴着案板,既不卫生、也不安全。”


徐敬国还记得自己刚学徒时的情景,首先要学2年半,头一年一直在那埋头切菜、端锅沙子练颠勺,好不容易师傅让自己上手练习,炒了一道蔬菜,他尽力表现,没想到还是被师傅浇了一头凉水:


“我当时在炒一个芹头料鸭,对火候也不太理解,就觉得炒菜要大火嘛,锅边上喷了一圈火,很得意。然后我们师傅看到了,就直接说,倒掉。我们很难堪,后来才知道,起火以后有焦糊味,而芹菜很容易吸味,这样你炒出来的菜也会有焦糊味。也就是在我们做错了、自己不开心了,才能慢慢学到东西。”


这一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随后每一步的晋升都是他兢兢业业的修炼与探索。他曾学习美术、身上随时带着纸头以便记录、看到美的东西第一反应就是拍照,然后回去慢慢琢磨,多年前在学校里习得的专业书,后来也被他反复打开、反复咀嚼,他认为,“美”是共通的,在一板一眼地尊重原料、遵守质量标准之外,还会不断要求自己创新:


“淮扬菜注重本味、刀工、火候,但从这个装盘等‘现代派’方面,还有些跟不上,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在调整,我觉得有些口味,也可以结合一些西方菜口味。”

徐敬国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作为“技术流”,徐敬国解锁了不少此前烹饪中的难题。如“鱼汤”的技术攻关,新技术熬制的鱼汤洁白、醇厚、鲜香;“金汤”解决了口感水分重的缺憾,使得出品口感变得细滑。“金陵生煎包”解决了煎包底部面网的均匀问题,使得出品洁白饱满、网孔均匀。工作至今,他参与接待过国际政要七百多名。青奥会期间,为国际奥委会罗格主席制作的“金钱瓜酿蜗牛”“牛肉白菜锅贴”受到贵宾的称赞。但他始终谦逊,成名之后,不少五星酒店抛来“橄榄枝”,甚至不乏海外的知名酒店,他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这是我自己做人的一个底线吧,要忠诚,我平时也会接触一些人,会这个酒店去一下,那个酒店再去一下,每个就待两三年,就是为了钱。不是说金钱没用,但放在第一的话,你做其他事就不一定尽善尽美。实际上取得这些荣誉、成绩,仔细想想,如果没有大家、没有这个平台,我一个人也做不到。”

2018年4月,徐敬国在台北展示“淮扬菜”


“择一事,终一生”,徐敬国认为,技术人需要以“技”养身,更需要以“心”养技。这么多年,只有一次他想着要去干点别的,那是改革开放初期,“全民下海”,朋友们喊着他一块,他差点就去了。这时候,饭店派他作代表,去香港参加食品节,这之后,坚定了他在“发扬和传承淮扬菜”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那是1989年,当时应该讲轰动了香港,这个在南京地方志里都有记载。当时我是案板的厨师长,就做盐水鸭、素烧鹅、大煮干丝……当时我是一边切着一边卖的,按照规定食品节是做2周,因为生意确实太好了,又申请延长了一个礼拜。那会儿,我觉得做厨师能做到受人尊重,也是一种本事。”


来源:荔枝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