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好绿水青山,走绿色发展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的大事,也是他最近三了次地方考察频频强调的重点。
3月29日至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习近平来到安吉余村、深入西溪湿地。他强调,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4月20日至23日,在陕西考察时,习近平走进秦岭大山,察看生态保护修复情况。他指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
5月11日至12日,在山西考察时,习近平来到汾河岸边,了解“九河”综治成果。他要求,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7年来,累计调水出省超过47亿方。实践证明,南水北调工程不但是战略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而且也是一项生态工程。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南水北调东线,看一看带来的效益和改观。
(一)农田生态环境
江苏淮北地区农田
各种农田作物与其环境因素的组合构成了农田生态系统。该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大量资源,是一种经过人类大量加工的非自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也是最简单且最容易遭受伤害的生态系统。苏北地区是重要的粮棉油料产区,东线工程实施后,通过用水置换,增加农业灌溉用水,为苏北地区提供充足水源,大大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增强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有利于调整种植结构,提高苏北地区农业产量;调水可减少污灌,改污水灌溉为清洁水灌溉,防止土壤中有毒物质的积累和作物的污染,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调水对促进苏北农业稳产、高产、健康发展,保障21世纪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腾飞有着重要意义。
(二)森林生态
洪泽湖大堤防护林
作为陆地上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对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繁育动植物、维护生态具有重要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提供充足的水源,使得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得到有效的恢复和发展,另一方面森林植被的有关特征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水文循环和水质。有效地涵养水源、遏制水土流失,减轻对江河湖泊的淤积;有效阻滞粉尘;释放氧气固定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维持和丰富物种多样性。此外,水分在经过森林生态系统内的传输和转化过程之后,通过不同作用层的过滤、吸附、交换、吸收、降解等作用,水质会明显改善。根据测算,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以在受水区增加的森林面积为:第一、第二期工程32272.73hm2~42500.00 hm2。
(三)城市生态
大运河泗阳妈祖园
城市绿地生态是受人类活动干预程度最深的生态系统之一,城市土地的建筑覆盖比率极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可在小地域范围内的气候调节、空气净化方面做出显著贡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后,沿线城市原有河湖洼地建成水域景观和湿地系统,建设亲水广场、平台、栈桥,使人、水、景与建筑群落融为一体,南江甘露滋润北国都城。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水质好,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用水,改善卫生条件,有利于城市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促进城市化建设。城市自然水体所需水量也将得到有效恢复,维持足够的城市绿地,能够有效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固氮释氧、净化空气等,直接改善了城市生态系统用水,促进沿线城市走生态型、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四)湿地生态环境
骆马湖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湿地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环境效益。湿地生态系统的多重生态环境效益可以为人类提供一系列的生态系统服务,是发展经济的巨大后备资源,被称为“地球之肾”。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境内有洪泽湖、骆马湖和南四湖等湿地生态系统。这些蓄水湖泊调水后,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换水频繁,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可补充当地的生态用水,大部分湿地可得到正常补给,改善并不断恢复地表植被,降低大气降尘量,保护湿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