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今年的春节,对于坚守在岗位上的东部机场人来说,显得格外特别。他们放弃了个人的回家意愿,选择去守护千万旅客的归乡之路,用行动响应着“就地过年”的号召。而吾心安处是故乡,脚步暂时不能到达的,心却可以随时抵达。
温暖新春的序曲
春节,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真切的归家信号,每每想起,便是温暖满心间。对于就地过年的常州机场人而言,家既是奋斗的动力,也是年终的慰藉。
小年这天,办公室里一片热闹,春节值守的三名常州机场护士不约而同带上家里做的饭菜、水果和零食,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吃了一顿“年夜饭”。周颖是江苏盐城人,为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她选择留常过年。她说:“人生哪有每次都能在家过年,今年不能回,明年也可以。”
28岁的周硕是安徽阜阳姑娘,从2020年初起,她就没回过家。今年春节,本该与家人团聚的她,依然选择穿上防护服坚守岗位,检查核酸报告、苏康码和行程卡,进行疫情答疑......在外打拼的日子,多有不易。在情绪低落时,每每想起家人的问候,就又有了拼搏的动力。妈妈在视频电话里说道:“家里一切安好,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不舍得花钱,想我们了就打电话......”一句句暖心话,让周硕不禁流下了眼泪。
护士倪艳丽迎来了在机场度过的第四个除夕。大年夜参与机场应急演练的她说:“即使是节假日,也要提高业务能力和应急水平。”演练结束后,她手机上已有5通未接来电,是两个孩子打来的。刚想回拨过去,微信里发来一幅画,画中是一家子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吃年夜饭。除夕之夜,万家团聚,她因为工作不能陪伴家人,心里虽有失落,但她依然坚守岗位。
家是中国人心中不变的坐标,亦有我们最惦念的味道。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是否欢聚,只要心在一起就是团圆。感谢为机场事业日夜坚守的空港人。
坚守岗位的幸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第一天,暖阳高照,天气格外晴好。盐城机场T2航站楼彩灯高悬、红联盈喜,到处是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举目望去,楼内秩序井然,同事们依然如昨,在岗位上忙碌着,眉宇间写满了认真细致,一声声亲切的问候和祝福,赢得了旅客的微笑和赞许。
一提到美丽的窗花、暖和的炕头、东北秧歌,来自北国黑龙江的同事小陈眼里闪耀着光芒,情不自禁地聊起老家的过年习俗:“一大家子围坐在炕头,吃着小鸡炖蘑菇,喝着高粱酒,末了还跑到哈尔滨中央大街看冰雕。”“想家吗?”“想爸爸妈妈,也想姥爷,但要响应国家‘就地过年’政策,况且过年机场也要正常上班,民航工作有自己的特殊性。”
这些年来,盐城机场客籍员工队伍因人才引进正不断壮大,这些从祖国天南地北走来的小年轻们,平时难得回去,春节他们坚守岗位的身影也成了机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因为疫情影响,在这普天同庆的新年之际,我们始终绷紧疫情防控安全弦。航站楼入口、旅客到达口,当班同志全副武装,仔细核对健康码,密切注视电子测温仪,引导有序进出。在安检口进入通道前,两名医护人员手持测温枪为旅客测量体温。身穿白色医疗服的值班医生来回巡查,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
团圆美满是春节文化传统的主色调,可机场人为了更多家庭的团聚,像春牛一样在自己的园地耕耘,让年味变得浓情而悠远。
远离家乡的除夕
“除夕”一词总让人联想到热腾腾的饭菜,闹哄哄的亲友,喜滋滋的心情,以及晚八点准时播放的央视春晚。“五福”的集齐,商场里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机场航站楼里满满的“福”字......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着春节的到来。
疫情之下,去年宅家过年,今年就地过年。虽然缺了相聚,少了走动,但年还是那个年,在新年倒计时的钟声敲响后,又是一个崭新的365天,赋予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对于南京禄口机场人来说,“是否回家过年”像一道选择题,更像一道简答题。一边是父母家人的思念及期盼已久的团圆,一边是工作岗位的坚守。为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他们给出留宁过年的答案,选择守住自己的“阵地”。
今年是刘心轲在南京禄口机场工作的第三年,亦是外地过年的第三年,正因强烈感受到的温暖与爱,所以一切甘之如饴。上班的时候,不论是路上遇到的工作人员,还是咨询问题的陌生旅客,小刘都会热情地问候一句“新年好”,人来人往满是善意。夕阳西下,晚霞沉沉,与同事并肩漫步在回宿舍的路上,她享受着古人无法想象的互联网通讯——与父母视频通话。俗套的问候,诉说着对彼此的思念,动情之处,鼻头一酸,泪水夺眶而出。
每逢佳节倍思亲。伴着夜航飞机在天空中闪烁的光亮,刘心轲闭上眼睛,许下心愿,希望来年的春节,可以不受疫情的影响,拥入父母的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