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国资系统涉及安全生产的行业较多,必须强化系统思维,以“一失万无”的意识做好“万无一失”的措施。近年来,镇江市国资委坚持“三个抓实”打造安全生产新常态,主要做法如下:
“意识”抓实
1.坚持抓安全生产就是抓政治站位。一方面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理念,落实国资委班子成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每名领导挂钩联系一家重点企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纳入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业绩考核,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与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紧密挂钩,对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企业领导人员绩效薪酬全部扣发。另一方面是树立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在生产过程中做到:生产操作流程是否符合要求让全体职工说话,如索普集团“安全隐患随手拍”、港发集团“化险为益”、国控集团“我是安全啄木鸟”、城建集团“安全拍客”等活动,让员工共同参与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生产技术规范是否符合标准让专家说话,市国资委专门聘请镇江华东安全科学研究院提供全方位安全技术服务,企业分别聘请第三方机构,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技术和专家支持。安全等级是否达标让结果说话,扎实推动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活动,危化品生产企业、非煤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重点企业均已通过二级以上标准化评审。
2.坚持抓安全生产就是抓企业提档升级、科学管理。将安全生产要求贯穿到项目立项、建设施工和交付全过程,坚决做到“三个同步”:安全评价与立项报告同步申报,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安全工作与生产工作同步安排。在隐患排查中坚持“五查”(企业自查、对口企业互查、第三方专家检查、领导带队检查、多部门联合检查),隐患排查整治实行“一患一档,闭环管理”。在内部提升的同时,眼睛向外,寻找“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国控集团与北汽麦格纳开展安全生产共建活动,学习北汽的班组安全培训、安全看板、LOTO管理等先进的安全方法,取长补短,对标找差,反复“过筛子”、不断“堵漏洞”,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络。
3.坚持抓安全生产就是抓企业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安全生产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在新、改、扩建项目的项目定义和决策阶段,我们就要求企业做到安全工作前置,在项目立项、设计、施工、完工和交付、投产和达产等全生命周期内,把各阶段的安全评估或安全评价工作放到优先的位置,避免建设项目交付后再发现有安全缺陷或“胎里病”。前两年,索普集团顶住企业经营巨大压力,坚决加大投入,完成了应急指挥中心升级改造、人员定位、防爆手机云平台等一批安全、环保、智能化项目,为后续抓住市场机遇提供了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今年上半年,营收、利润比去年同期翻了几番,创历史新高。
“到位”抓实
1.管理机构到位。建立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网络。市国资委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专职负责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检查。各市属企业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做到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全覆盖,进一步健全集团、分(子)公司、车间、班组四级安全管理网络,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层级、每一个岗位。
2.专业人员到位。出台鼓励措施,对企业引进的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工资费用不列入当年的工资总额预算基数;鼓励企业引进安全生产专业技能人才,通过市场化方式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和注册消防工程师58名,提高安全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危化品生产企业、非煤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重点行业全面配备了安全总监并享受相应的待遇。各企业在重要生产车间全部设立专职安全员,其他车间和班组设立兼职安全员。
3.安全投入到位。出台政策,对未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急需的专项固定资产投资,视同计划内投资项目;明确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提升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级标准所增加的费用可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利润加回,鼓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近三年,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投入约3.3亿元,其中,索普集团本质安全诊断改造投入5960万元,压力管道检测投入2500万元,东普科技“一企一策”隐患整改投入2100万元。监管企业全部参保安全生产责任险。
“长效”抓实
1.规范制度。以制度规范筑牢安全生产的防火墙:一是体现制度的“实用性”,制度制定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过程,规范现场操作流程,形成了三大作业规程、危险作业制度、操作票、作业证等操作性强的流程性制度。二是体现制度的“公开性”,制度执行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将挂在墙上的“死制度”变为有温度的“活制度”,把放在抽屉里的制度变成现场公开的制度,让职工入脑入心,刚性执行。三是体现制度的“生命力”,制度完善跟上形势需要,在动态更新不符合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同时,将生产经营中好的经验做法固化推广,细化完善了安全隐患排查、警示提醒等制度,强化制度规范执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严管队伍。坚持专业队伍管安全:一是分管领导管理专业。落实“一岗双责”,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定期组织开展监管企业之间的安全交流、企业与企业间的安全共建、召开安全生产现场会,交流提升经验做法。二是管理队伍业务专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持证上岗、亲属回避制度,坚决做到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参加法定培训“一个不漏”,安全管理岗位人情安置和照顾安置“一个不要”,保持队伍的精干高效。同时,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上管一级”,实行双重管理,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定期进行督查,并作为对其选拔任用和薪酬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一线员工操作专业。针对重点岗位、特殊工种定期开展定期实操业务技能考核培训,强化一线员工规范操作的意识和能力。
3.签实协议。在实施常态化的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的基础上,签实两个协议:一是《外包项目(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应签尽签,坚决对外包作业单位的资质、施工方案、应急预案、安全警醒等做到全过程安全监管。二是《安全生产承诺书》应签尽签,对进入厂区范围的供货商、经销商、用户进行安全生产要求进行明确告知,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范要求。
4.敲响警钟。实现系统内“安全生产警醒屋”全覆盖,新员工入职前、干部职务晋升(调整)前、签订重大项目合同前、建设工程开工前,相关人员都必须进入警醒屋接受教育;定期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班组长、员工进入“警醒屋”学习和反思,使员工从一个个案例中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将外包作业单位纳入“必醒”范围,要求外包作业单位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进场作业人员在项目实施前,进入“警醒屋”接受教育,做到警钟长鸣、警而后醒。实施了安全生产约谈机制,对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发现重大隐患或落实安全生产部署不到位的,在下达安全生产专项整改通知书的同时,由国资委主要领导约谈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通过“拧螺丝”“栓阀门”,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