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苏省环保集团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国资委和集团党委部署要求,把学习教育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激发“红色”动能,推动“绿色”发展,在支撑服务全省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取得扎实成效。
科研联推团队攻坚成果应用有突破
工程技术公司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党建引领保障公司重要管理支撑、重大项目攻关和重要科研创新。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要求,由全省“五一巾帼标兵”张洁同志领衔,第一时间组建科研攻关团队致力于低碳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大气环境事业部坚持科研与业务相融合,大力推进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聚焦大气污染治理,自主研发单塔一体化粉尘、VOCs深度净化设备,复合式湿式电除尘装置,并成功应用于沭阳亚森人造板干燥尾气处理EPC项目。经第三方检测,该技术能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各项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能够满足国内最严格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每年可节约1000t左右的燃料消耗,助力企业成功申报宿迁市首批“绿色标杆”示范企业,为我省碳中和做出积极贡献。主要由党员组成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研发团队承担了十余项省部级科研和人才培养项目,相关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省内多个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工程,修复污染土水总量万余方。
干字当头实字为要,用心用情解难题
监测监控公司党总支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将办实事与公司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开展连云港赣榆区大气精准管控项目,第一时间跟进赣榆区大气污染问题,安排工程师驻场帮扶,通过现场摸排、精细化污染溯源等手段对赣榆区污染源定向挖潜,制定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改善赣榆区环境空气质量,提升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对全省43个重点化工园(集中区)和95个国控点周边开展地毯式走航排查,提出科学合理的VOCs管控措施,助力政府管好污染排放企业。积极动员选拔一支以党员为主要战斗力量的技术队伍,参加2021年度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技术骨干成立临时党小组,废寝忘食刻苦练习,荣获“2021年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江苏省生态环境辐射监测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两个奖项,侯鹏、周健、龚丹等党员同志被省生态环境厅授予“江苏省十佳监测能手”“江苏省生态环境辐射监测技术能手”等称号。
聚焦主业融合发展项目落地显成效
产业公司党总支把推动污染治理作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具体行动,对标对表行业内优秀企业找差距,大力提升业务能力,努力打造集团水务运营板块的核心竞争力。举办“献礼建党百年聚力内功提升”系列技术交流活动,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围绕市政污水、工业污水、农村污水及水环境治理业务领域开展深入研讨。从切实服务地方政府解决环境治理难点痛点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开展“锡山模式”,得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省财政厅和省生态环境厅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近日,总投资2.75亿元,涵盖150个自然村,惠及6249户农村居民的锡山区2021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正式开工。此项工程首创省市资本联动投资建设运营新模式,有效弥补以往农污治理模式的不足,工程完工后将极大改善锡山区农村人居环境。
强化责任攻坚克难综合效益发挥好
环资公司党支部坚持把做好固危废处置作为政治责任,以“学党史、抓落实”为宗旨,组织党员干部加强技术攻关,提升处置能力,推进智慧管理,打造综合优势,有效提高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产生良好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实验室危废收运处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显著。已为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省内17所高校、多地52所中小学实验室危废提供收集服务,合同量达1100吨,占全省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年产量的42%,初步建成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收处一体化服务体系,助力江苏“无废校园”模式建设。小量产废企业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已在南京市栖霞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州医药高新区等地开展网格化管理服务试点工作,累计摸底调查企业500余家,初步形成各区域产废企业清单,着力打造全省小量产废企业固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助力江苏“无废城市”模式建设。
深入对接主动服务立足区域打品牌
中吴公司党总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深入所在地(街道)镇村,认真调查对接基层环境治理需求,服务地方做好群众“身边环境”的治理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幸福指数,不断打响集团在常州区域公司生态治理品牌。公司联合常州市天宁生态环境局走访郑陆镇,倾听涂料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环保需求。组织专业团队提出“涂料企业绿岛创建方案”,得到广大涂料企业家积极响应和地方政府全力支持。创新“生态清淤”施工方式及治理模式,首个“生态清淤”工程在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政平大河正式开展,作业过程中主要使用滤池、高效沉淀池、一体化淤泥脱水设备、水体净化设备等可移动设备,将河道内含水率98%以上的淤泥脱水至含水率75%以下。经过脱水的淤泥可作为制砖的原材料进行再利用。通过“生态清淤”工程不仅能恢复河道防洪、排涝、蓄水、灌溉、通航等正常功能,还可以解决河道“内源污染”问题,获得周边群众一致好评。(来源: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