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正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苏豪控股集团主动作为,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优化顶层设计,打造载体平台,强化技术应用,通过一系列实招硬招,努力探寻传统企业的科技创新路。
规划引领,政策激励,营造创新生态
集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顶层策划,成立由集团主要领导牵头的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从规划设计、政策激励等多个维度高位推动创新工作,编制“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出台《关于鼓励科技创新、强化专项资金支持的若干意见》,设立每年1000万元预算的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激励力度;编制“数字苏豪”建设规划方案,围绕数字治理、数字应用、数字安全以及数字技术,排定35个重点信息化项目,推动业务运营与信息技术的深度嫁接。为了借力省级科研平台增强创新能力,集团与省产研院签订战略协议,共同推进产业创新项目,同时眼睛向内深挖潜,组织举办“双创大赛”,培育“双创”种子库项目,在全集团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
产业优化,技术攻坚,推动成果转化
集团主动融入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获评2022年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围绕“专精特新”方向培育科技创新项目,承担1项国家级、6项省级科研项目。拥有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茧丝绸、功能性纺织纤维两条特色产业链上部署创新链,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茧丝绸产业链方面,集团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栽桑、养蚕、制种、缫丝、织造等各类工序的完整茧丝绸产业链企业,累计主持承担70多个省部级茧丝绸科技项目,曾获得8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拥有15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在功能性纺织纤维产业链方面,集团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功能性纤维和新合纤材料作为研发的主攻目标,研发产品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国内空白,拥有有效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制订行业标准6项。
业态创新,数字驱动,培育全新动能
集团在省属企业中率先探索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自主研发ERP系统、智能商务分析系统,建立完整的跨境电商运营体系;自主开发“智云中台”跨境电商综合管理系统以及“弘途跨综”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跨境电商解决方案;成立省属企业第一家实体跨境电商公司“苏豪云商”,并成功入选“江苏省数字商务企业”;获批全省唯一的省级跨境电商工程研究中心,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集团开发“弘运通”APP,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投资数字化服务,在国内四大期货交易所建有极速机房,部署硬件加速高频交易系统。集团获批省属企业唯一一个工业互联网综合二级解析节点授权,正在搭建以文化科技为先导、服务省属企业的公共数字新基建平台;以数字化应用助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打造对外交流VR智慧文化艺术云平台,定制虚拟数字体验馆,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中国文化中心上线。
平台建强,能力提升,激发内生动力
集团按照“一产业一平台”的方向,聚焦贸易、金融、健康、文化四个主业板块,加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贸易板块建立纺织品实验室、打样中心等设计研发中心,建设面料图书馆,采集面料1万余种,录入样片及挂样12万个,被认定为江苏省茧丝绸集成应用及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建有江苏省差别化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省级计量认证的理化检测中心。金融板块组建金融科技研究院,发挥博士后工作站等载体平台作用,提升金融科技研创能力。健康板块联合省规划设计集团等政产学研资源,成立江苏城市更新服务联盟,并挂牌成立省属企业首个城市更新公司。文化板块成功申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同时筹建申报省级众创空间,着力打造文创企业孵化生态体系。集团目前有省市级“三站三中心”8个,国家级或省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研究中心3个,市级创新孵化器1个。
产教融合,招才引智,增强发展后劲
集团建立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校企共建打造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获选为江苏省第三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实施“苏豪英才”计划,结合“上挂下派”双向交流机制打造复合型人才,通过管培生计划储备未来人才,通过加强“三型”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专业化人才,通过引进“高精尖缺”补充成熟型创新人才。集团累计有8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人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江苏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2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
未来,苏豪控股集团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加速数字化转型,打造“党建强、治理优、经营稳、融合好”的现代一流企业,为建设科技强省和“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