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taptap安卓下载安装 > 党建工作
省环保集团:守护生物多样性 绘美绿水青山图
发布日期:2022-11-10 浏览次数: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作为全省国资在环保领域的战略布局,省环保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用心答好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份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态考卷”,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绿为笔,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优化生态空间

为落实生态保护的系统观念,给多元生物构筑“美好家园”,省环保集团协同相关区县,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着手,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工作,守护一方水土,努力绘出山青水绿的美好画卷。

南京市高淳区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区域之一。省环保集团项目团队全过程参与了高淳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护的试点方案编制、资金申报、项目评估等一系列工作,以最大力度助力地方生态修复。经过修复,高淳区固城湖水面扩容6.11平方公里,提升水量与4.5个玄武湖相当,增加面积与1个西湖相近,曾经的黄土地也华丽蜕变为6.2公里的休闲生态岸线。

高淳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试点项目

在积极为地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集团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协助地方申报生态环境项目补助资金。牵头实施沭阳城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导流工程项目,获中央补助资金过亿元。该项目采用“水平潜流/潮汐流湿地+表流湿地”多功能组合技术工艺,依托工程开展绿色生态修复基质产品与尾水净化集成技术研发,打造基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生态修复科技示范工程,助力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沭阳城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导流工程项目

据统计,近年来,集团累计参与的一体化修复项目近20个,总面积达近15平方公里;累计12个项目成功获得中央、省相关资金补助,解决地方资金需求超过5亿元,在打造了众多国家“山水”工程的同时,切实筑起了生态安全的屏障。

奔行不辍,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摸清物种“家底”

省环保集团相关团队户外本底调研

 天色微明,一只喜鹊扑棱翅膀的声音在林间回荡,陆生脊椎动物团队拍下了这一幕;赤日炎炎,植物团队脚步匆匆,打搅了一丛通泉草的午觉;暮色苍茫,潮水把浮游生物推到岸边,淡水水生生物团队抛出最后一网;夜阑人静,昆虫团队升起一盏孤灯,招引一场“觥筹交错”的盛会。

这是环保集团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成员们的一天,穿行在山间林地,遇到动植物便“拍照打卡”并进行观察记录,不论天晴下雨,也不管平坦崎岖,他们奔行不辍,用脚步丈量扬州、苏州、宿迁,乃至整个江苏大地,昼夜晨昏是省环保集团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最好的见证者。

2021年12月,集团主导实施江都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项目,打响了运用市场化方式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第一枪,随后又相继承接了苏州市相城区等多地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项目。通过多地调查,累计发现物种近1000种,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0余种,包括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种,包括红隼(Falco tinnunculus)、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等。对生物的观测,也及时客观反映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有力维护了生态安全。

据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数据,至2022年5月,全省的物种数已更新到了6903种,比去年增长了857种。按照计划,江苏将于2023年前完成所有县域的物种调查,全面更新全省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作为江苏生物多样性本底观测的主要作战部队,省环保集团生物多样性团队的成员们告诉我们,“区区百公里,远远不够,路在脚下,还有很远。”每一种物种的发现,都凝结着环保集团员工的辛勤和汗水,他们给每一个物种都上了“家谱”,用镜头向每一个生命致敬。

携手多方,织密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

生物多样性保护分两步走,第一步摸清“家底”,第二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观测网络体系,以周期性、持续性观测和评估数据为生物保护和管理奠定坚实基础。集团在为全省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设计出谋划策的同时,积极参与吴中、相城等地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建设,为政策落地实施贡献国企力量,展现国企担当。

相城区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

集团坚持科研和业务“两条腿”走路。2021—2022年,集团联合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进了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研究及网络建设省级重点科研课题,承接了苏州吴中太湖生态岛、苏州市相城区等多地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建设项目,依托低山丘陵区域、湿地公园内的植物固定监测样方、样线和鸟类固定观测样点,长期观测陆生维管束植物、湿地水鸟、水生生物和昆虫等类群,为判定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提供依据,打造综合性、基础性、创新性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科研平台。

生物监测能力方面,集团目前已具备环境水体中部分生物指标和海洋生物生态部分指标的监测能力,包括水体中的叶绿素、细菌总数、水质急性毒性,以及海洋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鱼卵与仔稚鱼等分析能力,同时正积极拓展河湖湿地以及流域水生生物监测能力,相关技术能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政策引领,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重点业务发展

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观测网络建设的过程中,集团从战略层面谋划,注重发挥“大生态”协同保护效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生态质量评价积极融合。

江宁都市型生态安全缓冲区湿地项目

 生态安全缓冲区方面,集团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支撑出台了全省相关制度规定,目前已协助金坛、海安、江宁等多地申报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试点,得到广泛好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集团积极做好技术预研储备,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体系研究,为连云港市海州区编制了《海州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方案—新浦磷矿塌陷区整治》,同时集团积极推动政策落地试点,2022年立项科研项目——基于EQI的江苏省典型区域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技术方法研究,推动了EQI核算办法落地实施,成为全省相关业务领域的先锋团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省环保集团在生物多样性上的探索,是致力于保护江苏生态环境安全的一个缩影,更是持续不断努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下一步,集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部署,切实担负起本底调查和观测站点建设等重任,努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数据应用研发和集成的重要平台,共同守护群众身边的“可爱精灵”,为美丽江苏建设筑牢生态基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