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江国际集团牵头编写的《开创国有企业承担省级政府投资集中建设任务的“江苏模式”》入选中施企协“激活管理创新内生动力,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培训课题。由国有企业承担省级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任务属全国首创,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集团靠着不断尝试、创新,摸索出了一条政府投资工程的中江道路,获得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省级政府投资非盈利性工程项目实行集中建设的重大决策,批准中江国际集团承担省级政府投资非盈利性工程项目集中建设任务,履行工程组织建设职能。经过近4年的发展,集团组建的江苏省公共工程建设中心(以下简称“省公建中心”)已累计承接省级政府投资非盈利性工程集中建设项目80个,总建筑面积260万平方米,涉及投资额174亿元。高效、专业完成集中建设任务的同时,集团更是破解了困扰政府投资工程已久的“三超”顽疾,向省委、省政府和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创立四权分离的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模式
省公建中心作为主业处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项目使用单位(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民政等单位)作为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省政府确定的职责和分工,按照“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四权分离的原则,分别承担项目的“建设”和“使用”任务。省公建中心专于工程管理,项目使用单位精于公益服务,双方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有效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与传统政府投资工程 “代建制”不同,省政府指定由国有企业承担集中建设任务、履行工程组织建设职能,减少了选择项目管理单位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委托项目管理单位管理的委托代理风险,理顺了集中建设实施单位与项目使用单位的职责和分工,从根本上解决了代建行业门槛低、定位模糊、竞争无序、鱼龙混杂的问题。
创建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标准化体系建设
中江国际集团党委始终重视标准化建设工作,集中大量专业人才力量参与、指导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省公建中心先后制订了《设计标准》《招标控制价编制办法》《合同范本》《施工现场标准化工地》《设备材料选型标准》《招标文件范本》6项标准及范本,行使集中建设管理职权更加规范,项目管理机制更加健全,集中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探索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建造方式和新技术运用
在探索新型建设管理模式方面,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新型建设管理模式推广运用的号召,率先在负责的集中建设项目中探索推进设计牵头的工程总承包和含设计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
在探索新型建造方式方面,集团顺应行业发展方向,加大公建中心在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深化探索BIM体系模型、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目前,省公建中心负责的集中建设项目中有18个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制定的《BIM技术应用管理标准》和BIM管理平台,有效助推了BIM在集中建设项目中的落地和应用,多个项目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等颁发的5项BIM奖项;通过运用渗透技术(透水铺装和下凹式绿地)和储存技术(蓄水池),最大限度减少了项目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创造了绿色舒适的城市环境。
省公建中心积极探索城市更新项目,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承接的9个城市更新类项目中,综合运用抗震加固、功能修复、节能改造、智能化融合等措施,不断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从集中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等多维度全方位落实绿色低碳要求,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目前新建项目100%采用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其中绿建二星项目共有27个,占比达40%。
推动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造价市场化改革
在集团市场化竞争理念的引领下,省公建中心确立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馆项目、南京体育学院2019年度专项维修项目作为造价市场化改革试点项目,通过加强工程造价数据积累,推行清单计量、市场询价、自主报价、竞争定价的工程计价方式,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市场形成机制。
创新党建引领新模式,打造支部共建特色品牌
在集团党委的号召下,省公建中心积极落实“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以党建共建为项目保驾护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现场文明施工,整合优质资源,发挥集中建设管理模式下党建对工程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与省住建厅集建处党支部、南京市城市建设费用征收服务中心党支部、南京市建设工程消防审验服务中心党支部等主管部门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建共融活动,在省妇幼保健院门急诊前地下停车库项目等集中建设项目上开展联学共建活动,与江苏省华东建设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等国有企业开展支部共建活动。
中江国际集团承担省级政府投资集中建设任务以来,一直以创新为引领,聚力实现新的突破,驱动着“中江集中建设模式”逐步成为全国首创的国有企业承担省级政府投资集中建设任务的成功案例。如今,中江国际集团的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已然成为一张响亮的“江苏名片”,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政府投资工程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有力助推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工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