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光伏发电上网,水下养鱼养虾赚钱,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圩丰镇的江苏省沿海集团灌云洋桥200MW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区迎来了丰收季,9月26日首批起虾就捕捞上来2万多斤对虾。
江苏省沿海集团灌云洋桥200MW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是全国首批、江苏省单体规模最大的平价上网示范项目。总投资7.8亿元,占地3500亩。该项目采取“光伏发电、光伏下养鱼虾”的发电新模式。2021年11月26日投产发电以来,目前上网电量已突破2.5亿千瓦时。
9月26日中午,在光伏发电项目区,12名工人正在做着捕虾前的准备。下午2点,随着5辆运输车的抵达,捕捞正式开始,工人驾驶渔船开始收网,活蹦乱跳的对虾在渔网里翻腾挣扎着。渔网慢慢收拢,工人们将虾放在一个个网兜里,通过运输筐,第一网对虾上岸了。“这一网对虾有150多斤”!工人兴奋地告诉记者,这块鱼塘里养殖的有对虾、鲢鱼等。经过4个多小时的捕捞,首批2万多斤对虾装上运输车销往各地市场。
据了解,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虾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虾”的发电新模式。
据江苏省沿海集团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开发“渔光一体”项目前,首先对鱼塘进行改造,将零星、粗放养殖的鱼塘改造成集中、智能化养殖的精养鱼塘。在鱼塘内增加智能化养殖设备,通过水质保障、复合增氧、风送投食、电化水杀菌等技术来提高鱼塘的综合利润率。
“项目的实施不仅科学实现清洁能源与农业生产养殖转型升级的跨界融合,加速清洁能源设施布局与推广使用,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还大幅提升了国土资源的价值输出,实现土地复合利用,直接推动水产养殖的转型升级,实现‘渔、电、环保’三丰收,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绿色发展提供一条全新路径。”江苏省沿海集团项目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