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近日,装载有1000多台内置锂离子电池组电动滑板车的3个集装箱大柜,在常州录安洲码头顺利装船,它将搭载驳船“佳兴17”轮,经上海港发往荷兰鹿特丹港,这标志着常州本地生产的含动力电池新能源产品首次从常州港口岸启运,实现常州口岸动力电池及组件集装箱出口零的突破。
近年来,随着产业链的创新、升级、重构,常州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开始崛起,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产业高地。2022年,常州动力电池产业克服供应链和疫情影响,规模将突破千亿,带动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跃上2000亿台阶。动力电池产业“全球看东亚、东亚看中国、中国看江苏、江苏看常州”,已经成为业内佳话。目前常州含动力电池新能源产品的出口量约在6万个标箱左右。
在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全球动力电池中心”的大背景下,常州录安洲码头作为常州市唯一的沿江集装箱口岸,在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新北区住建局以及常州海事局、常州海关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方面通过实行技术改造,投资300余万元建设集装箱堆场应急池,增设安全、环保设施的方式,使码头长江1号泊位具备动力电池及组件船边直装直取作业的硬件配置;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操作规程、完善应急预案、完成安全评价,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取得相关资质证书,以满足动力电池及组件作业的软件要求。在今年5月30日正式取得了港口动力电池产品集装箱操作资格证书,成为我市首个具备此项资质的码头。
常州录安洲码头所开发的动力电池及组件船边直装新模式,可以快速打开常州动力电池出口通道,满足动力电池在常州口岸“路转水”运输需求,缩短运输周期,助力新能源产业降本增效。据测算,此前客户通过公路将集装箱从常州运输至上海港,每个标准集装箱费用为8000元-9000元,从常州港通过水运到上海港,在形成固定化、标准化的流程后,每个标准集装箱费用可降低至5000元-6000元。平均每个集装箱可为客户节约成本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