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当前,秋粮生产进入重要节点。水稻正值抽穗扬花、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多种病虫集中危害及时防治的关键时期;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大豆苗壮叶展,长势喜人,玉米陆续进入去雄的关键时期。苏垦农发分公司大力抓好当前水稻田间管理和玉米机械化去雄,全力做好秋熟作物的中后期管理。
水稻穗期管理保丰收
8月20日清晨5点,东方刚泛起鱼肚白,苏垦农发南通分公司六大队稻田的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匀速飞行。在螺旋桨的风压下,无人机机身不断侧喷出圆环状的白色药雾,药水通过机身下方的喷嘴均匀地洒向叶面。
苏垦农发南通分公司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苗情的水稻进行踏田调查“体检”,根据生长的实际情况对田块分类管理,切实抓好当前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病两虫”的防治工作。同时,严格按照农业中心相关要求“抓两头,放中间”,避开高温天气进行飞防作业,全面应用绿色高效低毒农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保证稻米绿色安全健康。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苏垦南通分公司各大队坚持采用干湿交替、浅水勤灌的方法,保持田间水气协调;坚持以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增加叶片养份积累,延长功能叶生长期,“一喷三防”即防早衰、防病害、防虫害,促根壮苗,增强抗逆能力,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水稻幼穗分化到抽穗期间,需水量较多,要严格进行水层管理,使田间水层保持在3至5厘米之间,防止缺水造成水稻颖花退化,穗短、粒少、空壳多。8月23日下午,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新星生产区召开水层管理现场会,对田间水层管理工作进行布置。同时,精心组织人员和机械,对田间进行科学管理和精准防控,助力秋粮稳产增收。在新西生产区26大队田头,正在用植保无人机对水稻病虫害开展防治工作。当前水稻病虫害防治重点是“三病三虫”。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防治病虫害坚持科学安全用药原则,选用高效、低量、低风险农药,合理轮换用药,采用植保无人机和传统植保机械交替作业的方式确保防治效果。
“理发”去顶促丰产玉米
8月14日上午,在苏垦农发岗埠分公司王沟生产区玉米大豆田里,一台玉米去雄机正在来回穿梭忙碌,进行“理发”去顶作业。通过近期反复运行试验,目前玉米机械去雄机已进入正式作业阶段,预计每天作业面积达220亩左右,与去年人工去雄相比,将大大降低时间成本和实际费用。农机总站现有的6台玉米去雄机已经改造完成4台,剩余2台也在紧张改造中。
通过玉米机械去雄,能减少玉米养分消耗,养分可集中供应玉米穗的生长。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提高玉米和大豆的光合作用,促进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两种作物的产量。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可谓一举多得。通过两年来的种植管理经验积累,苏垦农发岗埠分公司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管理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大大增强,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喷药、统一管理,实现了玉米大豆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操作、信息化管理,玉米大豆品质逐年提升,产量有望逐年增加。
今年,苏垦农发黄海分公司4万多亩玉米大豆长势好于往年同期水平,丰收在望。为了提升玉米去雄质量,黄海农机总站对15个生产区农机监理进行系统培训,作业机械换掉原有宽轮胎,装上橡胶窄轮,安装分合器、发动机底部兜一块空尿素口袋,防止发动机温度烫伤大豆叶,避免机械轮胎压大豆玉米。去雄穗时间选择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避免阴雨天去雄穗,以免发生细菌感染。苏垦农发淮海分公司通过引进2台玉米切顶机,对5000多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田间的玉米雄穗进行切顶作业。每台机械每天可以作业200亩,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