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宁沪公司深刻理解并践行这一理念,通过一系列绿色实践和创新,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绿色新试点,保护生态环境
在太湖隧道的营运管理日常中,宁沪公司以绿色养护、绿色运营为抓手建设隧道绿色低碳养护工区,不断通过绿色应用试点,实现“零碳”养护目标,为隧道低碳运营提质升级。在工区设置了“3P分散式雨水处理回用装置”,将周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为后期对于雨水回收后用于路面清扫、隧道清洗的研究打下基础;在辖段6座桥设置9处总容积3192m³“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做好雨污水的收集,切实保障水生态环境;在太湖隧道进出口区域沥青铺装层表面增加了“彩色树脂尾气降解封层”,不仅有效降解隧道口尾气,还改善了路面构造深度,提高路面抗滑性能及耐磨耗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长效降低路面维修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综合提高太湖隧道绿色管理水平。
探索新技术,拥抱科技成果
在隧道管理中,宁沪公司大力应用“CPS通风节能技术”和“无极调光照明技术”等新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实时监测隧道土建和机电系统的整体状态,并根据实际需求调节设备功率,从而降低运营能耗。在沪宁高速常州段,宁沪公司运用绿色预防养护技术,建立了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养护新模式,形成了以铣刨罩面、微表处、就地热再生为核心的“3”大成熟养护技术体系。这些技术不仅养护效果显著,而且在资源利用和环保性能上发挥了巨大优势。例如,铣刨罩面技术通过精准控制减少原材料浪费,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10吨;微表处技术采用环保材料实现快速修复,相比传统材料每公里减少VOC排放20%;就地热再生技术则实现了对废旧料的100%利用。
聚焦新能源,助力节能减排
在能源革命与环保趋势的双重推动下,宁沪公司以前瞻的视野和坚定的决心,将低碳理念贯穿于公司发展的每一个环节,积极探索并实践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工区配备新能源作业设备,提高养护设备“油改电”比例,减少养护作业碳排放,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在此基础上,引入超薄抗滑磨耗封层、精表处、雾封层等“四新”技术,形成“3+X”预防性养护体系,有效提升路面性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不断提升沪宁高速发展的“含绿量”。在常州管理处,武高新西站办公楼顶装备光伏板,运用光伏热电联供系统进行恒温补热,实现24小时热水供应,通过多能互补为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