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厅:
经研究,现对民革江苏省委会提出的《关于唱响基础研究“合奏曲”助推江苏科技自立自强“加速跑”的提案》有关事项提出以下会办意见,供你单位答复时参考。
一、推动省属企业不断加强创新投入。将研发投入纳入省属企业年度预算,原则上研发投入增幅高于营业收入或利润增幅。建立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十四五”期间年度研发投入增幅不低于10%。重点省属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探索建立独立核算、免于增值保值考核的研发准备金制度。2023年,省属企业研发经费同比增长12.9%。
二、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强化工资总额保障。企业工资总额增量优先用于科技人才激励。打破科技人员薪酬“天花板”,在开展科学研究、承担科技专项课题和科技创新项目,引进和聘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军人才和团队等方面所需工资总额,通过正常工资效益联动机制难以保障的,经认定后可实行专项核算、单列管理,不列入工资总额预算基数,不与经济效益指标挂钩。加大科研人员中长期激励力度。对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任务、关键核心技术重大攻关任务的企业,按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规范实施激励。组织符合条件的省属企业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完善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享比例。加大考核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在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的权重,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人员占比、重大攻关任务完成情况、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以及科技创新工作措施落实情况等纳入考核体系。
三、打造高水平研发团队。依托企业高水平研发平台、重大科技项目,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发挥省属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作用,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精准实施海外引才计划,靶向引进顶尖科技人才。健全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双向交流机制,支持省属企业以项目合作、第三方托管、依规返聘等方式柔性引才。鼓励企业建立首席研究员制度,构建以首席研究员为核心、专兼职研究人员为成员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加强高水平研发团队能力建设,保持研发团队成员的稳定性,加大对高水平研发团队科研项目和资金支持,鼓励高水平研发团队承担更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赋予团队负责人(首席研究员)在技术路线决定、资源调度、经费支配、团队管理等方面更大自主权。目前省属企业具有高级以上技术或技能职称的超过5千人,获得省“双创计划”、省“333工程”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称号354人。
四、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支持省属企业积极参与编制全省科技创新战略、规划以及相关技术领域发展专项实施方案。会同省科技厅等部门,在集中度较高、国有企业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领域,将国有企业的重大创新需求纳入各级科技计划体系,并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承担或参与项目实施。组织重点省属企业编制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方案,遴选一批予以重点支持,提升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支持具备条件的省属企业积极参与实施《江苏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发展规划(2021-2035年)》,承担基础研究项目,组织重大原始创新。
下一步,省国资委将持续推动省属企业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特别是支持省属企业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不断塑造省属企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此页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