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资源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核心基础。自泰州市纪委监委、国资委党委部署开展国有资产资源低效闲置利用问题专项治理以来,泰州市文旅集团高度重视、迅捷响应,精心构建起“345”工作机制,以“开工即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责任感使命感紧抓在手,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个强化”夯实治理“基本盘”。一是健全工作体系,强化组织保障。建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吸纳审计、财务、规划建设、资产管理、投资发展等部门参加,明确分工、厘清职责,建立月度例会和调度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召开专题会议,强化工作部署。先后召开了1次部署会、2次推进会,详细阐明本次专项治理的目的、意义、要求及工作步骤等,力求做到人人皆知、个个有数。三是调整考核体系,强化跟踪督办。将资产盘活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对所涉部门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倒逼各责任主体遇事不避难、遇难不退让。
“四项举措”摸清资产“家底子”。一是全面摸排,分类“建账”。突出房屋被无效长期闲置、资产被无偿私自占用、面积被无端肆意缩水、租金被无故过期拖欠“四个无”重点,制作集团资产资源申报表,要求各部门单位据实填报,详尽掌握各类资产的基本情况、位置分布、使用状况等640条信息,并分类建立起固定资产、经营性资产、无形资产等台账。二是实地走访,逐一“对账”。采取“对表索骥”与“现场勘察”相结合方式,迈开“铁脚板”,对分散在各处的资产进行了一轮彻底的清查,把清现状、了解实际。三是资产体检,清查“算账”。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有问题、有出入、有误差的,予以特别关注,采取“专业评估”或“集中问诊”方式逐一过堂,并形成“体检综合报告”,分别提出整改意见。四是建章立制,安全“关账”。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制度建设,推动构建了《集团经营性资产专项管理办法(试行)》《集团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等制度机制,以管理的合法合规力促资产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安全稳健运营。
“五个嬗变”取得盘活“新成效”。一是化解权属难题,推动资产“变身”。解决了时间跨度长达12年的事业单位资产权属问题,共计办理了梅纪馆、乔园等11处不动产证,房产总面积1.6万平方米,土地总面积23万平方米;解决了时间跨度长达15年的安置房(周转用房)问题,办理权证4处,增加账面价值200余万元。二是强化改造提升,推动资产“变装”。对古盐运河广场、风水博物馆等进行改造完善,对老街桃园、望海楼展陈等进行优化提升,整个面貌焕然一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为全面、优质、便捷的凤城河游览初体验。三是加强租金追讨,推动资产“变现”。经过多重努力,已追回3个易争议项目租金38.7万元,催收回街区房屋拖延租金150.5万元。四是创新灵活方式,推动资产“变钱”。采取合作开发、统一收银等方式,对原科技局资产项目、恒大综合体项目、泰来面粉厂项目,文化中心片区改造运营项目、老高桥改造提升,以及老街联营、自营项目等进行合理规划,并已取得初步成果。五是整合优质资源,推动资产“变量”。全力上争优质资产,已先后完成汇鸿景云售楼中心二楼资产的交接、明蒋科进士第资产的联合审批、住建局4处资产的交接通电等等,有效扩充了集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