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突出重点领域,深化整治金融、国有企业、政法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泰州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突出国有企业中风险系数极高的工程项目建设领域重点,于2023年初创新构建了“三破四变五查”全过程审核把关机制,有效推动了工程建设与监管的无缝式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坚持“三破”导向,找准“出血点”。依据施工、跟审、监理以及甲方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权力等实际,鲜明提出“三破”导向。一是破“行业潜规则”。重在解决施工单位巧立名目,扩大取费范围;高套定额,提高计费标准等“高估冒算”问题。二是破“利益关系网”。重在解决监理单位收受好处后履职形同虚设,甚至大开方便之门;跟审单位平时不严格审核把关、据实计量计价,或是结算时却死命核减,图求高效益,或是以有争议等为由,敲诈勒索施工单位,或是与施工单位沆瀣一气,共同做大总量总价,各自“分一杯羹”“甲乙通吃”等“相互勾结”问题。三是破“廉政风险点”。重在解决甲方管理人员工作马虎草率,甚至里应外合,收受、索要施工、监理、跟审等单位好处等“吃拿卡要”问题。
锚定“四变”目标,立起“明规矩”。机制重点从“四变”入手,明晰职责、理顺关系、形成牵制,打破管理“混沌”。一是变“管理糊涂账”为“工作明细单”。要求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制定明晰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制度,细化各方工作清单、责任清单,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各环节各流程在阳光下公开运行。二是变“一次性结算”为“过程性审核”。严格执行全过程审核把关的“分部工程”“形象进度”制度,“分部”或“点位”阶段性计量、计价清单,累加后作为竣工结算的主要依据。三是变“计取效益费”为“考核奖励费”。明确不再向跟审单位支付效益费,但可根据考核评估,对服务质量高的适当予以一定奖励,使其真正变为甲方在现场审核把关的服务机构。四是变“相互间串联”为“相互间制衡”。工程若需复审,竣工后,建设单位及时将跟审成果及相关原始资料,交由二审单位复审。复审后,区分核减率在2%(含)以内、2%—3%(含)、3%—5%(含)等情况,分别对跟审、监理及施工单位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处罚。
用活“五查”抓手,硬起“铁手腕”。基于“四变”目标达成,创新构建了“五查”抓手。一是访谈调查。不定期深入项目一线、施工现场、材料供应单位等进行深度访谈,准确了解工程建设实施真实情况。二是动态抽查。在工程施工、节点验收等阶段,采取随机组建检查组、随机选取工程项目“双随机”方式,对在建项目进行“四不两直”抽查。三是推磨轮查。组织集团内2家房地产公司人员开展互查,重点对有无重大变更、工程质量是否合格、安全生产是否存在隐患、资金使用是否合理等进行全面推磨核查。四是专业核查。对项目金额大、发现问题多、情况较复杂的工程,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每月下沉到工程项目现场进行分析研判。五是纪审联查。发挥审计、法务部门专业优势,加强对问题的分析、梳理、汇总,将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给集团纪委,依规依纪依法处置。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机制的综合效益已得到充分彰显:一是把住了“前门”,有效消弭了“趋之若鹜”现象。将“三破四变五查”要求作为项目招标文件附件对外发布,签订合同后,严格按照“四变五查”要求执行,有效将实力不够、想靠关系捞点好处的别有用心之人挡在了门外。二是立起了“隔板”,有效化解了“相互勾结”问题。无论是变“管理糊涂账”为“工作明细单”中的“压实各方责任”、变“一次性结算”为“过程性审核”中的“分部计量计价”,还是变“相互间串联”为“相互间制衡”中的“各类处罚条款”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既使各方团结合作,又使各方相互绝缘,让相互串联、内外勾结没有了滋生土壤。三是屏蔽了“交易”,有效遏制了“虚报多报”情况。破除过去的一贯做法,采取过程纪实留痕、过程计量计价、过程审核把关,有效遏制了虚报多报等情况。以造价10个亿的工程项目为例,仅就审计效益费而言就减少了600万,比之以往,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四是完善了“抓手”,有效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自2023年1月,集团兴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兴化“桃李园”项目以来,集团纪委先后组织开展了22次不同形式的“五查”。通过各方同心协力、齐抓共管,该工地先后被评为兴化市“示范工地”“泰州市建筑施工标准化(祥泰)工地”“江苏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目标项目”,为致力打造企业放心、业主满意、社会赞誉的优质清廉工程提供了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