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近日,江苏省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省数交所”)顺利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3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江苏13个设区市数据集团全部成为新进股东,省数据集团持股比例调整为51%,仍为控股股东。
省数交所“1+13”股东阵容,标志着全省一体化数据交易市场已初步形成。江苏千亿级数据要素市场正加速崛起。
破局“小散弱”
构筑数据交易一体化新格局
在省数交所成立前,江苏数据交易领域长期受困于“小散弱”难题。省内部分地区先后设立数据交易机构,但业务重叠、标准不一、资源分散等问题突出,区域协同乏力,难以形成全省数据要素流通的市场合力。
破局始于顶层设计。2024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培育经营主体,壮大产业规模,繁荣产业生态,建设国内领先的数据产业创新发展高地。作为落实这一部署的关键载体,省数交所由省数据集团通过并购重组省内现有交易机构设立,落户南京玄武区江苏国际数据港。省数交所按照“省市共建”模式,以省级平台为关键抓手,统筹推进全省数据交易合规监管、制度规范、基础服务与试验探索;设区市数据集团作为股东共建13个区域专板,实现“一个数据交易所、一套交易制度体系、一个交易平台系统”的全省贯通。
省数据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统筹建设省内唯一依法设立的数据交易场所并设立区域专板,全省联动布局,既支持差异化发展,又凝聚全省数据产业发展合力。”
区域专板不仅是数据产品的“展示窗”,更是地方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截至目前,省数交所13个设区市区域专板已全部上线,专板上架数据产品达136个,初步形成“一市一特色、一板一亮点”的格局。
制度、平台双轮驱动
激活数据要素市场“一池春水”
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战略布局中,数据交易场所被赋予“核心抓手”的关键定位。围绕江苏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省数交所立足“搭平台、建制度”,着力建立供需双方动态匹配机制,高效促进高价值数据产品向需求旺盛的典型场景配置集中,实现“数据产品—应用场景”精准对接。
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是数据要素市场的“四梁八柱”。作为数据基础制度落地见效的关键环节,省数交所正通过整合优化存量数据交易机构,推动全省统一数据流通交易市场的构建。这一进程不仅涉及物理层面的机构整合,更注重制度标准层面的统一,通过建立统一制度标准,规范全省数据流通交易行为。设立以来,省数交所持续探索完善数据产权、交易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推动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数据产品定价及收益分配机制,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基础平台建设是数据交易所发挥功能的底层支撑。省数交所依托自主可控的系统承载平台,打造安全、高效、可控的全省数据交易平台。在安全治理领域,通过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数据水印与溯源等技术手段,构建全链条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提升数据安全治理水平;在技术应用层面,使用云计算、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支持数据在可信环境下的共享和交易,为数据确权和交易提供信任支撑,形成跨域、跨行业的数据流通交易枢纽。
生态协同多元赋能
助力数据产业全域开花
在全域产业生态运营中,省数交所坚持“1+13”整体布局,推动省级平台与13个设区市区域专板错位发展。省级平台主要承担全省数据资源汇聚与统筹配置功能,区域专板则聚焦各地产业特色,形成“省级统筹、区域协同”的立体化发展格局,助力全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数商生态培育上,省数交所加快招引各领域优质数商到江苏落地生根,围绕壮大数商生态,系统构建市场化数据价值转化体系,持续提升数据产品开发和应用落地效率。今年4月,省数交所携手157家数商上架首批380个数据产品,其中151个产品为首次挂牌,形成良好示范效应。此外,省数交所还将积极引入公证、审计、评估、法律咨询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入驻,为广大数商持续成长和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多元领域布局上,省数交所聚焦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探索数据要素与全行业融合的新路径,在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智慧物流、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特色行业专区,繁荣交易生态、赋能产业发展。据悉,省数交所第一个行业专区,即“数字物流”行业专区已于4月22日正式上线,金融服务、气象服务等行业专区也在紧密筹备中。
从破解区域分散困局到构建统一市场体系,从制度创新到平台赋能,江苏正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和流通、高质量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等重大战略工程为支点,撬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随着江苏数据交易“1+13”格局的深化落地,一个要素流通顺畅、生态活力迸发的全国数据产业创新高地,正在长三角腹地加速崛起。